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机械设备环保管理制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机械设备环保管理制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持制度体系的做法是什么?
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做法是:
1、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2、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3、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是什么?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旅游景区景点环境管理工作,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环境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环保局、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法[1995]462号)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点文物古迹所在地、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开展旅游活动的区域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应对景区环境质量负责,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第四条 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应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环境管理工作人员,较大的旅游景区景点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五条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将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拨出资金用于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保护。旅游景区景点也应积极争取社会团体、个人以及国外有关机构的捐助,并将旅游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环境保护,用于环境保护资金不得低于景区门票收入10%,环保投入比例随着旅游区收入增长逐步提高。
第六条 实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制订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有专项环境保护内容,或制订专项环境保护规划,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分,明确环境保护目标。不允许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以及其他需要绝对保护的区域开发旅游活动。规划应报县以上政府批准实施。
第七条 县以上环保、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对辖区内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参与规划的论证审查。
第八条 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设施和防止流失、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和审批。
第九条 旅游景区景点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设施和对生态环境有害的项目。建设其他设施和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对现有的上述项目或设施,其污染物排入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必须限期治理或依法关闭、搬迁。
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做法是什么?
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做法是:
1、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2、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3、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553模式散养鸡需要环保要求?
该模式要求在进行规模化生态鸡养殖时,按照一亩地饲养数量不大于50只,一群鸡数量不大于500只,鸡群更新日龄300天左右进行生产,从而最终达到规模化生态养鸡的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的生产目的。其技术要点包括:
1.品种。本省内的地方鸡品种、经改良后的地方鸡品种及其配套系等,如江汉鸡、麻城绿壳蛋鸡、双莲鸡等均可按照规模化生态养鸡“553”模式进行生产。
2.鸡舍。单个鸡舍面积45~50平方米,舍长l0米,舍宽4.5~5米。鸡舍门口外设2米宽遮雨(遮阳)棚,棚下设置喂料设施;两栋鸡舍距离100米。
3.温度与湿度。育雏期1~3日龄35℃,4~7日龄33℃,8~14日龄30℃,以后每周降低1~2℃,直至降到自然温度;产蛋期间保持鸡舍温度在5~30℃;湿度育雏前1~2周保持在65%~70%,以后保持在55%~65%。
4.光照。初生雏鸡第1周每天给予23小时光照,每平方米4~5瓦,2周后每天减少半小时光照直到降至自然光照。在14周龄白天时间逐渐延长时,从18周龄开始每天增加30分钟人工光照,到每天16小时光照为止;在14周龄白天时间逐渐缩短时,每1~2周增加半小时光照,至24周龄达到每天光照16小时。光照度1周龄内每平方米4~5瓦,2~20周龄2瓦,21周龄至产蛋结束2.7~3.2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机械设备环保管理制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机械设备环保管理制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