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绿色环保节约制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绿色环保节约制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对象来划分节约可分为哪几类?
节约是一个古老而又不断深化的概念,有着与时俱进的特征。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耕社会,“节约”一词主要是就消费领域而言的,它有三种含义:节俭、节省、节用。其中“节俭”主要是指个人修养方面要以俭朴为标准,以“俭”为美,以“俭”为善;“节省”主要是指消费方面能省则省、以减少耗费为原则;“节用”主要是指统治集团的开支要量入为出,开源节流,不铺张浪费。现代辞书将节约解释为:节俭;节省。有的认为节省是指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耗费掉或少耗费掉。如:节省时间,节省劳动力,节省开支;而节约被解释为较大范围内的节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对节约必须有新的理解。
节约一词由“节”和“约”两个汉字组成。“节”是指节制、限制,与浪费相对立;“约”则是指控制、约束、要求、集约,与粗放相对立。这样理解,节约就不仅仅是对人、财、物的节省或限制使用,而且还包含如何使用才合理、恰当和高效的要求。节约是人类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活动中,对稀缺性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利用。节约的实质就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增进人类福祉。这里所说的“合理使用”是就生产的产品而言,它既有宏观领域的要求,即全社会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才不致浪费;还有微观领域的要求,在微观领域,它既有数量上的要求,也有质量上的标准,比如生产一张桌子需要用多少木材,用什么木材,怎样使用木材才合适,这就是“合理使用”。“充分利用”则是就被利用的对象(资源)而言,如为了获得更大效益,对生产桌子余下的边角废料、木屑等不浪费,这就是充分利用。充分利用有时还包括重复利用和循环使用。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从节约对象来看,现在的节约既包括价值形态的财的节省,同时,还包括使用价值形态的原材料、劳动资料、辅助材料和劳动力的节约。从节约领域来看,既包括宏观,也包括微观。宏观是指社会总资源合理配置形成的节约;微观是指降低单位产品消耗形成的节约。从节约的范围来看,节约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军事领域等整个人类活动的全方位节约。从经济角度考察,节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从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划分,可分为生产节约、交换节约、分配节约、消费节约;从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划分,可分为生产资料的节约和消费资料的节约;从社会层次结构划分,可分为政府节约、企业节约、社区节约、家庭节约,等等。从节约的性质来看,既包括数量方面的节约,如生产某物克服了资源的浪费;
一是通过技术进步来完成节能,目前初步估算,技术节能对“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贡献率在40%左右;
二是结构节能,换句话说就是依靠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率在50~60%;
三是制度节能,依靠政府出台节能降耗的相关措施、能源价格的政策标准等来实现节能降耗。总的来说,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还需要政府实施更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出台更高的节能标准以及系统性政策。
节约能源是我国一项什么制度?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节约能源措施是技术改造措施的一种。分为直接节能措施和间接节能措施。直接节能措施,指通过对能量利用效率低的用能设备、工艺或操作过程进行更新、改造,以获得直接节能效果; 间接节能措施,则是通过对生产效率低的设备、工艺、产品等进行更新或改造。
节能的范围,包括煤、电、油、水、气等方面。当前我国能源不足,通过节约能源措施,达到低能耗、多产出,对于发展我国经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绿色环保节约制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绿色环保节约制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