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农村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生者无田,死者有田”。估计有些常年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对此已经习惯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自从几十年前农村土地“分到户”以来,特别是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后,国家明确表示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生者无田,死者有田。”
估计有些常年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对此已经习惯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农村土地几十年前就“分到户”了,特别是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后,国家明确规定,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间,农村土地坚持“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
也就是说,农村土地的承包和使用不会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或减少而改变。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过去土地是按户承包的,按照每户的人口来分配土地。这样,一些当时人口较多的家庭就分到了更多的土地。
有些家庭的成员较少,自然土地也较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些原本人口很少的家庭已经发展成为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平均拥有的土地非常有限。
比如我家以前分地的时候,是四个人的地。但现在已经有十一个人了,却还是一开始四个人的地盘。
过去,有很多家庭,有很多成员。由于老人不断去世,子孙也没有多大发展,家庭成员自然减少,但仍然是农村的“大地主”。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很多农民仍然希望农村土地能够无序地重新分配,这样对新增人口来说才公平。
尤其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一户一田”政策,让很多农民非常关心:农村土地的重新分配会不会受到干扰?事实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给出了答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叫“一户一田”?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仍然聚焦“三农”问题,再次对粮食安全和粮食增产提出了多项举措。
关于农业和农村土地问题也有指导性文件,当地“一户一田”政策可能会大规模实施。
所谓“一户一田”,就是要改变过去一户多田的现状。通过把小田拆成大田、把小田合并成大田,对农村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和重组。
比如,过去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很多块土地,这些土地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一东一西,有大有小。
这样管理不方便,土地利用率低,不利于农业种植。
特别是近年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大量农村土地被废弃。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要总结当地“并小田成大田”的经验,探索在农民意愿前提下,将农田建设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逐步解决碎片化问题。
目前,该政策已在广东、安徽、陕西、江苏、湖北、河北、山东等地小规模试点。今年首次被列入国家一号文件,这预示着未来几年内,越来越多的地方将推行“小田并田、大田并田”政策。每户一田”。
这预示着全国推广即将开始。
这样做确实有很多好处。把小田变成大田,每户只有一块田,不仅方便了劳动,而且节省了种植、管理和收获的时间。特别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为此,很多农民都非常支持一户一田。
“一户一田”到来,农村土地重新分配是否会受到干扰?
这也是很多农民朋友的最爱,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2023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有明确要求:制定第二轮土地试点工作合同期满后再延长30年的指导意见。
因为1998年左右,我国多地进行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当时提出了农村土地30年不变的政策。
如果按照这个时间推测,第三轮土地承包将在2027年左右实施,重新分配土地。
但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意味着虽然一户一田,但农村土地仍然不会重新分配。小田只会合并成大田,每户只有一块地。总面积仍然不会改变。
而对于那些想等待2027-2028年土地重新分配的朋友来说,恐怕要失望了。
为什么土地要坚持三十年不变的原则?农业农村部发文也回答了这一问题:即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不仅增强农民种田信心,而且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和多方位规模化。运营。
虽然第二轮土地承包期满后又延长了30年,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确实有点不公平,但这是从农民信心角度出发的在农业和农村地区。从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角度来看,是有利的。毕竟稳定和长期稳定是前提。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