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州江村绿色环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苏州江村绿色环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江村经济的作者是谁?
《江村经济》是2001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时撰写的博士论文,论文的依据是作者在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今属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的调查资料,最初以英文发表,题为《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1939年在英国出版,书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作者将开弦弓取名为江村。作者对开弦弓村的地理环境、村民的家庭结构、经济生产方式、财产分配与继承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旨在通过一种人类学的描绘展现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功能。
苏州大运河风光诗词?
吴门望亭 穿城而过望虞河,驿道皇亭逐水波。 一展平川田野阔,稻香小镇唱新歌。
浒墅关 要冲虎地作咽喉,七大钞关活码头。 草席桑蚕兴旺地,帝王金口错名留。
虎丘 寺塔身斜气势雄,颜家翰墨自临风。 一时难解剑池谜,转入生公说法中。
枫桥夜泊 古寺古桥云影光,一诗一月诉衷肠。 铁铃关外霜枫叶,还伴钟声梦旧。
苏州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苏州段大运河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变迁。
唐朝后期,当地利用周边的自然水系,在枫桥码头往南又新开一条水道,绕横塘进入胥江。
渐渐地繁华的阊门因云集舟楫而使大运河堵塞。于是,人们想到了改道——利用天然河荡彩云塘沟通胥江,借用胥江沿着枣市街南侧,穿过泰让桥再进入护城河。这是大运河苏州市区河段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道,大约发生在明末清初。
大运河的第二次改道,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经历了起自清末的连年战火,阊门一带早已不复昔日繁华,上塘河也变得拥挤狭窄。与之相对应的,是船只越来越多、船型越来越大,枫桥段河道显得十分拥挤、嘈杂甚至堵塞,直接影响到枫桥、江村桥的安危和寒山寺的正常佛事活动。因此,1958年苏州市和吴县实施枫桥-彩云桥航道急弯改善工程,在老河道以西新开及拓浚了800多米新河道,自此运河过铁岭关后直线南下至横塘,再由胥江过泰让桥进入环城河。这样不仅保护了寒山寺、枫桥和江村桥,还在新、老运河的河道之间形成了今天的江枫洲风景区。
1985年,苏州市再次规划整治运河,令大运河苏州段第三次改道。运河在横塘折向东,经新郭镇北侧、五龙桥南侧进入澹台湖,至宝带桥北堍100余米处,与南去的老运河汇合。这样彻底避开了古城区,保护了苏州古城和沿途的宝带桥、觅渡桥、吴门桥和水陆古盘门,大大减少了古城区的噪声和水质污染。
浙江吴江属于哪个市?
吴江属于江苏省苏州市
吴江区位于苏州南部,东邻上海,西濒太湖,区域面积117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9万人。2012年撤市设区,下辖8个镇(开发区),其中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汾湖高新区为省级高新区、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盛泽镇为全国“强镇扩权”试点镇。
2013年,吴江区全面聚焦“四新”定位,加快实施“四五六”战略,全力推进“1058”工程。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5亿元,地方公共预算财政收入129.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91亿元,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突破1300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20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9.7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3439元和21436元。
2013年,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中国机械装备产业基地”称号,汾湖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火炬超高速节能电梯特色产业基地,盛泽纺织科技创业园晋升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苏州太湖广告创意产业园获批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州江村绿色环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州江村绿色环保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