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的例子(人类改善生态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绿色环保网

沙尘暴使我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性

新华社太原4月12日电(记者陈忠华)“今年入春以来持续发生的扬沙和沙尘暴天气,使我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山西省林业厅厅长曹振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西省作为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省份之一,也受到几次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不利影响,今后山西将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的例子(人类改善生态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曹振声说,近期发生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气温高、降雨少和风大是主要原因,而生态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山西省尤其是晋西北的生态环境由于“欠帐”太多,滥砍、滥伐、滥牧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些年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变,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局面没得到根本扭转。晋西北18个县属于沙漠化地区,其水土流失问题相当严重。而这次持续发生的扬沙、沙尘暴天气,为我们尽快改善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

曹振声认为,扬沙和沙尘暴不仅加重了山西的干旱程度,也给全省的森林防火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受此影响,近期山西范围内发生了几次森林火灾,所幸情况不太严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在谈到沙尘暴给我们带来的警示时,这位林业专家认为,目前山西乃至全国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首先要切实保护好现有的森林、植被免遭人为破坏生态环保项目;其次要加大植树种草的力度,争取先在一个县、一片区域形成区域性小气候,继而在全省、全国形成一个良好的大生态环境。

他介绍说,山西省尚有万亩宜林荒山、荒地亟待绿化。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山西省今后的生态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但有国家的政策支持,有老百姓的理解与拥护,这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作一定能做好。

据悉,目前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已经落实,作为国家首批试点的晋西北16个县与省政府签订了退耕还林“责任状”,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种草、绿化山河的大会战在三晋大地全面展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要把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作为青少年传播生态环境道德的舞台。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公益特性,动员青少年宣传生态环境道德,用小手牵动社会这个大手。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鼓励青少年监督、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

谢谢向本团队提问。O(∩_∩)O~

希望能帮到你!

  

湖北全然科技环保,湖北全然科技环保有限公司

潍坊公众环保科技,潍坊公众环保技术推广中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