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雄津环保科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上海雄津环保科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白江口之战让日本臣服了九百年吗?为何?
中国和日本,向来就是宿敌和对手,这种竞争环境不分时间,也不分领域。唐王朝时期,中国以强大的国力称雄世界,李唐天子被尊称为“天可汗”,但即使如此,日本倭寇对中国仍然抱有觊觎之心,妄想能够代唐称雄。
白江口海战
公元七世纪中期,正是大唐王朝国力鼎盛的时候,然而隔海相望的东瀛倭国却妄图同唐王朝一较高下,争夺朝鲜半岛的统治权。公元663年,倭国同其附属百济率4万大军、以及1000余艘战船直抵百济白江口,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李唐王朝目睹朝鲜半岛风起云涌,形势刻不容缓,同样不敢耽搁,联合百济对头新罗,率大军1万7千余人东临白江口迎敌。双方大战一个昼夜,原本看似悬殊的实力差距在最终却带来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奠定900年东亚格局
唐朝联军巧妙变阵,以少胜多,最终彻底击溃倭国联军,杀死倭国千余人马,并一举击败百济王室,降者不计其数。唐朝和倭国的白江口海战,可以说是奠定东亚局面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的海战。
从白江口海战之后,倭国元气大伤,不敢再西进朝鲜半岛一步,并对大唐王朝尊崇万分,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了明朝中后期,其中哪怕是强敌环伺、弱不禁风的宋王朝时期,倭国也未敢乘虚而入。可以说,白江口海战的胜利确确实实奠定了900多年的东亚格局。
663年,唐高宗派军援助新罗,与百济、倭国联军大战白江口,最终唐新联军取得了这次白江口之战的胜利。
此次战争影响深远,倭国方面很长时间内不敢再主动和中原国家开战,并积极派遣使者来中原朝廷学习,但并不能说白江口战争的胜利让日本从663年直到1592年臣服了900多年。
唐初时有三个不同的国家占据朝鲜半岛,以高句丽实力最强,并且和中原国家敌对,而百济依附高句丽,新罗与中原交好,两国经常攻打新罗。
663年,新罗被攻下数座城池后,向唐廷求救,唐朝派军出征朝鲜半岛。
唐军没有选择直接去救援新罗,而是运用了逐一击破的方法,先攻打百济。战争最后,趁乱自立的百济王次子扶余泰投降,百济王扶余义慈以及太子扶余隆等其他一些王室成员被俘
攻破百济后,唐军主力回国,义慈堂弟扶余福信见状出尔反尔,投降后又支持义慈第五子扶余丰反叛,百济集结余军包围了留守百济的部分唐军。唐廷派遣本朝援军和新罗一起联军救援,百济军不敌联军攻势,退守任孝城。
后刘仁轨直趋白江口,准备一举击破残军余下城池,百济向日本求援。刘仁轨水军一万三千余人、船170余艘先至白江口,倭国水军四万两千余人、船400余艘很快也驶至白江口,战争一触即发。
唐军虽在士兵和战船数量上处于劣势,但船高而坚,设计精良,而日本船只则相对落后。唐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倭军团团围住,其船只过多而相互碰撞,无法灵活作战,士兵大乱。唐军连续发火箭攻击倭军400只战船,烟火赤红于海上,日军大败。
白江口之战虽然很长一段时间内让日本臣服,不敢再不尊挑衅中原国家,但600多年后,元朝的建立打破了这一局面。1264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分别于1266年和1268年派遣使者到日本希望与日本通好,并望其和高丽一样臣服新朝,但日本方面拒不听从。
此后忽必烈或通过高丽传达或自派使者访日,持续和日本沟通并以战相胁都未使当时的日本臣服,其反而着力加强了军事防御,打算与元朝抗争到底。
白江口之战,也称白村江之战,此战是中日两国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历史上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
可以说它事实上奠定了此后900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军事格局。
说白了,就是白江口之战让日本臣服了九百年,主要还是这么两个方面的原因。
白江口之战,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也就是韩国锦江入海口处,发生的一次著名的海战。
663年,倭军有42000士兵,还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有13000士兵,战船只有170艘,两军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
此战,唐朝海军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各种优势,将兵力、船舰都数倍于己的倭国海军打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白江口之战后,日本由于大宝律令的制定,从此日本将国号,从倭国改为日本。
此后的日本数百年间,不断派使臣,也就是遣唐使等,向唐朝学习各种文化制度,其中包括唐朝的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日本数百年间,几乎快成为唐朝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
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900余年间,日本未敢再次对中国开战。
663年,日本朝廷为恢复威信,一举解决内外的困难,决定举全国之力出兵朝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雄津环保科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雄津环保科技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