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射线装置辐事故射应急预案
为提高单位处置突发辐射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突发辐射事故的危害,保护环境,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性,本预案是专门制定的安全环保事故应急预案。
1.辐射事故分类
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范围等因素,辐射事故由重到轻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一、特大辐射事故,是指一类、二类放射源丢失、被盗、遗失,造成大面积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因事故造成三人以上(含三人)急性死亡的后果。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去控制。
2、重大辐射事故,是指一类、二类放射源遗失、被盗、遗失,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失控,造成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急性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严重放射病和局部器官功能障碍。
三、重大辐射事故,是指三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失控,造成9人以下急性重症放射病和局部器官残疾。
四、一般辐射事故是指四、五类放射源遗失、被盗、遗失,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二、本方案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因单位内放射源丢失、被盗、放射源失控或者人员超量受照射而引起的辐射事故。
3.辐射事故的预防
大多数辐射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严格的辐射防护管理和预防措施是预防辐射事故的关键。
(一)完善辐射防护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放射源的使用、储存有专人执行、纪律严格、奖惩明确。
(2)组织辐射防护知识培训,无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三)定期检查辐射防护设施,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四、组织架构及职能
1.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队长:
副区长:
成员:
2、技术专家组
队长:
副区长:
成员:
三、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一)组织制定医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二)负责组织协调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4、急诊科职责(与医务科)
(一)按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落实日常应急工作;
(二)组织辐射事故应急人员培训;
(三)负责与技术专家组、现场处置组的联络;
(四)负责与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的联络、报告应急工作;
(五)负责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后勤保障;
(六)完成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紧急热线:
5.辐射事故报告
发生或者发现辐射事故的部门和个人必须立即向医务部门(或者值班人员)报告。医务部门(或值班人员)应立即向分管领导汇报,并及时收集、整理相关处理信息报各区、市环保局(电话)、省环保局(电话)、环保局热线(电话)、市公安局、市卫生局最迟2小时向局(电话)、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电话)报告;同时,医务室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辐射事故报告卡》。重大辐射事故应当在24小时内向国家环保总局、公安部、卫生部报告。
四、辐射事故处理
1、立即疏散相关人员,封锁现场,控制事故源头,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如果放射源丢失,必须尽一切努力将其恢复。如果放射源逸出,必须迅速将放射源转移到容器中。
2.对可能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或伤害的人员,应立即采取临时隔离和紧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防护措施的同时,组织人员彻底清除污染,并进行医学检查和治疗。根据需要进行。
3、需及时估算暴露人员的暴露剂量。
4待污染场地达到安全水平后方可解除封锁,将事故后果和影响降到最低。
单元
附件:辐射事故报告流程图
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怎么编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危险源分析、危险源周边可利用资源等内容。有害有害物质释放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以及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的回收和中和方法。
发现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后的首次报告程序,以及逐步报告的条件。
企业可以控制企业内部发生事故的处理方式,以及超出企业自身能力时的执行和处置方式,包括企业周边人员的疏散、水源下游人员储取水的控制等。
三、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企事业单位版)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4.2基本情况调查
4.3环境风险源识别和环境风险评估
4.4环境应急能力评估
4.5应急预案的编制
4.6应急预案的审查、发布和更新
4.7应急预案的实施
5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概述
5.2基本情况
5.3环境风险来源及环境风险评估
5.4组织架构及职责
5.5预防与预警
5.6信息报告和通知
5.7应急响应及措施
5.8后处理
5.9应急培训和演练
5.10奖惩
5.11保障措施
5.12计划的审查、备案、发布和更新
5.13计划的实施及生效时间
5.14配件
——广州粤能环保
四、谁能帮我找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啊
明确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和标准。如果危险迫在眉睫或已经发生
一旦发生废物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应启动应急预案。
4.4应急组织架构
4.4.1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
明确事故报警、响应、善后等工作的主管部门和协调部门。
及其责任。应建立应急协调员制度。应急协调员必须常驻单位/工厂
为了能够快速到达单位/厂区应对突发事件,他们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能够
准备适当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应急预案。
4.4.2外部紧急/救援力量
明确发生事故时应请求支持的外部紧急/救援部队名单及其可用性
有保证的支持方法和能力。
4.5应急响应程序——事故检测和报警(检测到紧急情况时)
明确发现事故时应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关的报警、帮助、报告等。
程序、方法、时限要求、内容等明确应报告外部回应的情况
紧急/救援部队并请求支持。什么情况下应向附近单位和人员发出警报?
通知。
4.5.1内部事故信息报警和通知
4.5.2报警并通知外部紧急/救援力量
4.5.3报警并通知邻近单位和人员
4.6应急响应程序——事故控制(应急控制阶段)
—6—
明确事故发生后各应急机构应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包括
响应分级、警戒安保、应急监测、现场处置等
4.6.1响应评分
定义事件响应级别。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可分为
分为三个级别:完全紧急、有限紧急和潜在紧急。
4.6.2安全与保障
4.6.3应急监测
明确发生事故时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泄漏和压力积聚,
气体产生、阀门、管道或其他装置破裂以及污染物
排放量等
4.6.4现场应急措施
明确各类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包括控制污染
驱散和消除污染的应急措施;预防和控制污染事故扩大或恶化的措施;
污染事故可能扩大时的应对措施等